一轉眼,女兒已經四歲。這一年,她開始在英國的幼兒園上課,
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,於是她終於開口要求要辦生日派對。
還記得那個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小娃兒,竟然已經會開口邀請朋友參加生日趴替了(驚!)
從她提出要求的時候,說真的,我這個媽媽滿腦子只想逃避,
但眼看著她的老師和同學開始問我她的趴替在什麼時候(又驚!)
我只好回家翻開桌曆,找了靠近她生日的一個週六,然後開始思考要辦一個什麼樣的趴替。
大致上準備的過程是這樣的:
先決定日期和時間-->決定邀請賓客名單-->搜尋,決定舉辦地點
-->發出邀請-->準備派對內容(主題,遊戲,食物,蛋糕,伴手禮,佈置)
因為女兒的生日在暑假,許多英國人會趁這時候去度假,
因此有必要早點(趁還在學期中堵得到人)確認有沒有人來參加。
之後我就和女兒一同去尋找適合的邀請卡(可以配合趴替顏色或主題,
像是很紅的冰雪奇緣,或者公主趴,粉紅趴等等主題)
在這期間,我問了女兒幾次她想邀請的對象(因為小孩都一直變來變去),
人數大約都在10人以下,再考慮家長也一同參加的情況下,
我第一次估計是大約20個人左右。
因為家裡空間有限,於是我開始搜尋適合舉辦小孩生日派對的地點。
我們之前跑過的趴都是家長租借場地(教堂,親子餐廳或某些幼兒園)
有的場地會提供食物,有的會提供活動和玩具,當然也有僅提供場地的地方。
有些很用心的家長,還會再活動場地設置幾個勞作區(裝飾杯子蛋糕,臉部彩繪,製作皇冠和魔杖)
或者邀請專業表演者,像是很會摺汽球的先生,穿著玩偶或公主裝扮的演員,陪小朋友唱跳。
這些可以依照主人設定的主題來辦。
但是我心裡美好的趴替就是大家玩得很開心,吃得很飽而已,完全沒什麼其他的想法。
加上如果我要自己準備食物,卻沒有交通工具把食物送到會場,也是一個了然,
所以最後我決定在自家辦一個小小的,大家吃很飽,玩得很開心的趴替。
至於主題。。。明年可以用。。。XD
既然決定好了,就和福福一同寫邀請卡,在朋友的建議下,
除了日期,連時間都設定好兩小時(13:00-15:00)解決,
而邀請函上的賓客名字,就讓福福用字母貼紙貼出朋友的名字,
然後趁學期中拜託學校老師幫忙轉交給福福朋友的家長。
邀請函已發,箭已在弦上,子彈已經上了膛,媽媽騎虎難下。。。
大約兩三週的時間,終於得到所有家長的回覆。
在這段期間,我開始在amazon搜尋party相關的東西,
像是場地佈置,食物容器和伴手禮。
是的,英國的生日party有邀請函,伴手禮和謝卡三個標準配備(簡直在辦婚禮!)
而我除了騎虎難下的心情之外,又是一個決心要做就要想辦法做好,還得為國爭光的心情,
在這中間,英國媽媽,法國媽媽,台灣媽媽,加拿大媽媽等國媽媽都不斷向我伸出援手,
提供我遊戲的點子,可以準備的食物,要怎麼控制時間,去哪買伴手禮物袋,
中間我老公還跟我吵架(放雞屎的人!)
讓我腦海中的party慢慢成型。
我首先決定的是場地佈置。
想到台灣的婚禮或趴替,好像都會有個拍照背板,所以我就上雅馬遜搜尋了一下。
接著看到pom pom flower的連結,就連過去看啊看,覺得紫色和粉紅色很夢幻,
於是買了這兩個色系的氣球和紙花~
從決定辦趴開始,我只要上街就會注意一下有沒有適合的佈置,
這個冰淇淋造型的bundle和免洗桌巾,也都是偶然間找到就先買下來放著這樣。
接著我開始想著要準備什麼食物。
蛋糕是必要的。因為買了紫色很粉色的紙花佈置,於是決定用這兩種顏色當翻糖蛋糕主題。
因為會有很多小朋友來參加,所以準備了不含糖的果汁,新鮮水果和沙拉棒。
又擔心下午一點大家會不會沒吃飽,所以決定提供一點熱食(炸雞塊,薯條,烤雞肉串)
然後再加上一些療癒系小甜點(椰子球,瑪德蓮和巧克力餅乾)
提供的食物,也就慢慢完整了。
因為大家一定會拿著食物走來走去,所以我買了很多小容器,讓大家拿取食物時很方便又不會弄髒,
而且一份一份的,看起來也更衛生。
最後,是要怎麼讓客人更有參與感呢?
因為主角是小朋友,所以我還替地買了一些玩具,
像是釣魚機(超難釣,所以連大人都玩得很認真)
和火鍋夾夾樂(因為是來參加台灣人的趴,所以請大家學一下怎麼用筷子)
因為那天下雨,不然我其實還準備了投籃機和泡泡機呢~
除了玩具,我也準備了兩個活動:
一個是英國萬年不敗遊戲: pass the parcel
佩佩豬裡有演過,音樂響起時,請傳遞手上的包裹,音樂停下來時,拿到包裹的人可以大開一層包裝。
算好人數後,我在每一層包裝裡都放了一個健達巧克力(也可以放小玩具),
放音樂的人要記得誰還沒拿到禮物,記得每個人都要停下來~
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小遊戲,每個人都有禮物,皆大歡喜。
再來是一個老少咸宜,很瘋狂的遊戲: piñata
這玩意可以上網買,或者自己做,首先要有一個容器,
大部分是獨角獸,或者城堡的形狀,在容器裡裝滿糖果或玩具(或都裝),把容器掛在跟小朋友頭部差不多高的地方。
接著小朋友排隊,拿著棍子用力敲打容器(所以要設計一兩個脆弱的地方),每個人可以規定打幾下,
打一打,裡面的糖果和玩具就會噴出來,大家就可以去撿。。。
大一點的小孩或大人的話,打城堡的人可以戴上眼罩,由旁人告訴你該往哪裡打這樣。
最後掉出一堆讓媽媽們很崩潰,小孩很開心的糖果。
所以那天的流程大約是這樣:
第一個小時大家吃喝聊天玩玩具,第二個小時玩兩個遊戲之後唱生日快樂歌切蛋糕,
然後就差不多快三點了耶!!!!
通常有第一個客人離開時,大家就會陸續離開,
所以這時候主人就要站到門口送客,順便送上伴手禮感謝對方來玩~
我們的伴手禮內容物
最後(蝦密,還沒完)
我們還會和當天來玩的媽媽小孩約一次play date,
送上謝卡(內容是感謝對方來參加,以及謝謝對方送的生日禮物
好比說:謝謝妳送的畫筆,我每天都要抱著那些畫筆睡覺喔~這樣)
這樣才算跑完整個生日派對的流程。
總之,這裡提供幾個Tips給大家參考:
1. 邀請函早點發,因為英國人會拖個兩三週才給答案
2. 決定主題後,之後的idea會更容易
3. 食物盡量選擇finger food,水果永遠受歡迎(但要注意客人是否過敏,或宗教禁忌)
4. 邀請函上時間寫的越準確越方便之後控制流程
5. 包pass the parcel時不要看電視,以免忘記自己包了幾層
6. Pinterest是好朋友,在那裡永遠都有好點子可以參考(我的遊戲區也是在那兒找靈感的)
後記:
這樣的社交生活,在我的童年回憶裡是不曾有過的,看在『大人』的眼裡,
這似乎是一種鋪張浪費的行為(當然啦,要很鋪張也是可以很鋪張,但我不鼓勵),
但party結束後,我其實很感慨。
我和其中一位英國媽媽聊過,社交生活其實很重要,
一個孩子的人格養成,必須要經過社交生活慢慢修正,才能真正學習到不那麼自我中心。
在與他人的互動中,我們才有辦法學習應對進退。
社交生活在英國人的生活裡,是非常重要的,他們真的隨時都可以聊,
(連超市結帳櫃檯和客人有時候都會聊到忘我)
我很感慨的和阿財說,如果我們小時候,能有這樣的機會,
偶爾到別人家裡走走,偶爾讓別人來家裡走走,我們會不會在到對方家裡時,
更落落大方,更從容不迫?
我們的爸媽會不會也能更理解我們身邊圍繞的是什麼樣的同儕,
他們會不會更理解我們呢?
我沒有答案,但我很希望我能在這方面更努力一些,
讓孩子知道我很願意瞭解她的世界,在學習的階段裡,
爸媽還有機會陪著,讓她依靠。
有一天,她終究會一個人面對社交生活,
我希望她能夠比我們更從容不迫,更落落大方。